展覽簡介:
在一億多年前,恐龍的確在地球上存在過,是有血有肉的,不像博物館里陳列的模型或化石那樣。與同時期的其他動物一樣,它們會跑動,會吃東西,甚至會照顧自己的后代。在六一兒童節(jié)來臨之際,本展覽將帶領大家走近恐龍最為興盛的地質(zhì)年代——三疊紀、侏羅紀和白堊紀,一窺那個我們未曾親歷,但卻極富魅力的恐龍時代,去了解關(guān)于恐龍的那些故事。
作為地球上曾經(jīng)存在過的最成功的動物,從用四肢爬行的龐然大物,到行動敏捷像鳥兒一樣的空中殺手,林林總總,千奇百態(tài)。它們中間,誰的脖子最長?三角龍的角到底有什么用?翼龍為什么會飛?而霸王龍也可能并沒有你想象的那樣可怕!
本展覽按年代排列,共分為五部分,介紹了不同地質(zhì)時期地球戲劇性的變化,描繪了三疊紀時期的廣闊平原、漫游在陸地上的早期恐龍;侏羅紀時期繁茂的古原始森林,以及伴隨而生的食肉恐龍和飛龍等;還有白堊紀時期悄然出現(xiàn)的新生代植物群與此時達到極盛的爬行動物世界。
這些昔日的地球霸主,將以生動的圖文呈現(xiàn)。它們有趣的生理特征和獨特的行為方式,都將讓大小朋友們一飽眼福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|